参考文献
[1] 宋述勇,张永春,张悦,等. 光纤保护通信浅析[J].山西电力,2007(3) :46-48.
[2] 王芊,刘国伟. 光纤差动保护的导引线接口装置[J].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,2009,37(12) :86-88.
[3] 安玉红,苗国英,常辉.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[J]. 供用电,2004,21(5) :26-28.
[4] 庄红山,张路,南东亮,等. 纵联保护对光纤通道适应性的研究[J]. 电工电气,2019(10) :20-24.
[5] 张福智,杨志伟. 导引线方向纵联保护在企业自备电网中的应用[J]. 科技信息,2008(26) :305.
[6] 邬竞.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[J] . 湖南电力,2003,23(1) :58-61.
[7] 孙刚. 导引线纵差保护拒动解析[J] . 电工技术,2003(8) :15-16.
[8] 雷宇. 光纤纵联距离保护收发信回路异常分析与整改[J]. 电工技术,2018(22) :65-66.
[9] 张彦博,樊肖良. 线路纵联保护通道的维护[J] .电世界,2015,56(7) :26-29.
[10] 赵本水,张玮,李磊. 一种提高纵联保护通道可靠性的技术方案[J] .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,2017,31(4) :34-38.
[11] 陈晓东. 电磁场感应和地电位升高对导引线保护的影响[J].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,2000,31(1) :56-59.
[12] 毛庆汉. 一起导引线纵差保护拒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[J]. 电工技术杂志,2002(4) :49-51.
[13] 王勇,田魏,芦青海,等. 一起感应电压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分析[J]. 电世界,2019,60(9) :19-20.
[14] 黄景光,罗亭然,赵娇娇,等. 多端纵联差动保护突变量数据自愈同步算法[J] .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,2019,31(9) :66-71.
[15] 金华锋,叶红兵,凌昉,等. 复用通道误码和延时对线路纵差保护的影响[J] . 电力系统自动化,2005,29(21) :63-66.
[16] 刘萍,张艳霞,郭骏,等. 基于线性插值的异常采样值实时辨识方法[J] .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,2015,31(4) :5-8.
[17] 罗晓宇,王秀梅. 数字式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算法同步策略探讨[J]. 电力自动化设备,2006,26(7) :90-94.
[18] 王芊,金华锋,石铁洪,等. 用于差动保护的 E1 速率通信接口[J] . 电力系统自动化,2003,27(7) :55-57.
[19] 廖能,周明平,李翔.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高精度采样值同步技术方案研究[J]. 机电信息,2018(30) :20-21.
[20] 易炳星,刘彪,袁建党,等. 纵联保护通道的检查及异常处理方法[J]. 中国化工贸易,2014(1) :39.